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,防火成为头等大事。据《风俗通》记载:“今殿作天井。井者,东井之像也。菱,水中之物。皆所以厌火也。”东井即井宿,二十八宿中的一宿,古人认为是主水的,在**、楼阁**处作井,同时装饰以荷、菱、莲等藻类水生植物,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。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,藻井上出现了一些具有西域特色或者佛教风格的新纹饰,穹**上的符号表现出述说着不同时代的**文化。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结构,随着建筑技术和社会的发展,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朴素到复杂华丽的演变过程。 汉代的“斗四”式藻井是在方形中再套叠两层方形,方格中心绘花纹。这种基本结构,成为汉代以后各种藻井结构变化的基础。发展到宋代《营造法式》将藻井进行了明确的规范,出现了“斗八藻井”和“小斗八”藻井。斗八藻井多用于室内天花的*部位或者重点部位,做法是分为上中下三段:下段方形、中段八角形、上段圆**八瓣称为八斗。小斗八藻井多用于室内不重要的地方分为两段,下段为八角井,上段为斗八。 明清时期的藻井样式,在宋代的斗八藻井基础上变得更加复杂细致,很明显的变化是藻井**心的明镜范围扩大,有的竟占去八角的一半之多。圆井内多施以龙纹雕刻,故到了清代称藻井为“龙井”。